高校专业大调整 29 种新专业对接国家战略

2025 年高等教育专业调整聚焦国家战略,新增 29 种急需专业,涵盖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。这些专业由高校联合科研院所、龙头企业共建,实行 “课程 — 科研 — 产业” 一体化培养。例如,清华大学与中科院联合开设 “量子信息科学” 专业,核心课程中 80% 由院士、长江学者授课,学生大二即可进入实验室参与国家级项目;浙江大学与吉利集团共建 “智能车辆工程” 专业,设置 20 门企业定制课程,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研发体系。​
教育部建立 “科技发展 — 战略需求” 双牵引机制,要求高校每两年开展一次专业评估,对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 50% 的专业实行停招。上半年数据显示,新增专业招生火爆,平均录取分数线较普通专业高出 30 分,其中 “生物育种”“核工程与核技术” 专业录取率达 1:8。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成效显著,首批 2100 余名硕士毕业生中,92% 进入实体经济领域,67 人凭 “卡脖子” 技术突破替代论文获学位,打破传统学术评价壁垒。专家指出,专业调整让高等教育更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。